前言Linux 内核(以下简称内核)是一个不与特定进程相关的功能集合,内核的代码很难轻易的在调试器中执行和跟踪。开发者认为,内核如果发生了错误,就不应该继续运行。因此内核发生错误时,它的行为通常被设定为系统崩溃,机器重启。基于动态存储器的电气特性,机器重启后,上次错误发生时的现场会遭到破坏,这使得查找内核的错误变得异常困难。内核社区和一些商业公司为此开发了很多种调试技术和工具,希望可以让内核的调试变得简单。其中一种是单步跟踪调试方法,即使用代码调试器,一步步的跟踪执行的代码,通过查看变量和寄存器的值来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。这一类的调试器有 gdb,kdb, kgdb。另一种方法是在系统崩溃时,将内存保存起来,供事后进行分析。多数情况下,单步调式跟踪可以满足需求,但是单步跟踪调试也有缺点。如遇到如下几种情况时:错误发生在客户的机器上。 错误发生在很关键的生产机器上。 错误很难重现。 单步调试跟踪方法将无能为力。对于这几种情况,在内核发生错误并崩溃的时候,将内存转储起来供事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本文接下来将介绍内核的内存转储机制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分析。
在红帽企业Linux 5上怎样配置kexec/kdump?RedHat Linux 5.3远程登录桌面配置教程相关资讯 Linux内核
- IT人员必须了解的六项Linux内核变 (今 12:05)
- Linux 内核更新:3.10.98、3.14.62 (02月26日)
- Linux:让手机运行主线内核 (11/26/2015 22:16:17)
| - Linux内核自防护项目 (05月24日)
- Linux 内核架构的理解 (12/09/2015 09:01:01)
- Linux内核被指缺乏安全性 (11/07/2015 08:28:47)
|
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(1)
评论声明- 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-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
-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-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-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