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Ubuntu 9.04下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。我自己的PC机是Ubuntu 10.10 版本,但使用一下的方法也可以建立交叉编译环境。这个方法与 TQ2440 建立交叉编译4.3.3 的方法一样,都是使用制作好的交叉编译器1. 安装标准的C开发环境,由于Ubuntu 9.04 Linux安装默认是不安装的,所以需要先安装一下(如果已经安装好的话,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):
$ sudo apt-get install gcc g++ libgcc1 libg++ make gdb
如果上面这个安装不行,可以试试
$ sudo apt-ge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 (我使用的是这个方法)2. 下载arm-linux-gcc-4.3.2.tgz到任意的目录下,进入这个文件夹arm-linux-gcc-4.3.2.tgz下载在Linux公社的1号FTP服务器里,下载地址: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割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FTP地址:ftp://ftp1.linuxidc.com用户名:ftp1.linuxidc.com密码:www.linuxidc.com在 2011年LinuxIDC.com4月Ubuntu 10.10 建立交叉编译工具4.3.2下载方法见 http://www.linuxidc.com/Linux/2013-10/91140.htm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割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$ sudo tar xvzf arm-linux-gcc-4.3.2.tgz –C /
注意:C 后面有个空格,并且 C 是大写的,它是英文单词“Change”的第一个字母,
在此是改变目录的意思。
执行该命令,将把 arm-linux-gcc 安装到/usr/loca/arm/4.3.2 目录。3. 修改环境变量,把交叉编译器的路径加入到PATH。
方法一:修改/etc/bash.bashrc文件(此文件只对当前用户适用)
$sudo gedit /etc/bash.bashrc
在最后加上export PATH=$PATH:/usr/local/arm/4.3.2/bin
方法二:修改/etc/profile文件(此文件属于系统级别的环境变量,设置在里面的东西对所有用户适用):
$sudo gedit /etc/profile
增加路径设置,在末尾添加如下,保存/etc/profile文件:
export PATH=$PATH:/usr/local/arm/4.3.2/bin
方法三:修改/etc/environment文件 (使用的是这种方式)
$sudo gedit /etc/environment
原文件应为PATH="/usr/local/sbin:/usr/local/bin:/usr /sbin:/usr/bin:/sbin:/bin: /usr/games“将其改为PATH="/usr/local/sbin:/usr/local/bin:/usr/sbin:/usr/bin: /sbin:/bin:/usr/games:/usr/local/arm/4.3.2/bin"保存退出即可4. 立即使新的环境变量生效,不用重启电脑:
对应方法一:$ source /root/.bashrc
对应方法二:$ source /etc/profile
方法三立即生效5. 检查是否将路径加入到PATH:
$ echo $PATH
显示内容/usr/local/sbin:/usr /local/bin:/usr/sbin:/usr/bin:/sbin:/bin:/usr /games:/usr/local/arm/4.3.2/bin 说明已经将交叉编译器的路径加入PATH。至此,交叉编译环境安装完成。
Linux 创建链接命令 ln -s 软链接Ubuntu Linux编译运行mjpg-streamer步骤相关资讯 ubuntu安装 Ubuntu 10.10
- Linux系统教程:如何通过代理服务 (03月17日)
- MacBook Air 安装 Ubuntu 双系统 (01/27/2015 16:21:32)
- Ubuntu 12.04中安装Qt SDK 1.2.1图 (11/24/2012 13:19:21)
| - Linux系统入门教程: 当使用代理服 (11/08/2015 09:04:46)
- Ubuntu安装到移动硬盘 & grub (02/05/2014 19:52:51)
- Ubuntu 下安装字体的方法 (07/12/2012 08:56:50)
|
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