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记录Linux/Unix系统中常用命令:先列几个基本的:ls : 列出当前文件夹下所有文件(不包括隐藏文件)cd [文件夹] : 改变当前路径pwd : 打印当前路径rm [文件]: 删除文件touch [文件]: 新建一个文件mv [文件旧路径] [文件新路径]: 剪切文件到新路径(也可用于文件重命名)cp [文件原路径] [复制的文件路径]:复制文件到其他路径mkdir [文件夹]: 新建一个文件夹rmdir [文件夹]: 删除一个文件夹cat [文件] : 打印文件所有内容less [文件] : 类似cat,但是一次只打印一页more [文件] :进入浏览模式ps : 查看当前进程, 常用 ps A 或者 ps aux 查看所有进程kill 9 [进程ID] : 杀死某个进程列下Linux下特殊符合:. 当前文件夹.. 父文件夹~ 当前用户的home文件夹* 可以代替任意个数字符(除了.)? 可以代替一个字符(除.)1 chmod 更改文件夹或者文件的权限$ chmod [权限] [file]一般一个文件可以对不同的3个 群组(所有者,某一指定群组,其他群组)定义不同权限, 用 ls l [文件]查看. 所有在 [权限]处是有3为数字组成而对每个组都有三种操作类型,即读R,写W,运行X,分别对应 4,2,1也就是说如果想要一个文件只读,则在权限中代入4, 只写是2,如果读写就是6,所以最大权限是7(读写运行都包括)chmod 777 [file] 来开启一个文件的所有权限2 apt 包管理器的使用 寻找可用的安装包 $ aptcache search [关键字] 在软件源下查找并输出具有关键字的所有软件包 查询pkgs包的依赖包 $ aptcache showpkg [pkgs] 打印某软件包所依赖的其他软件包 安装pkgs包 $ aptget install [pkgs] 安装指定的单个软件包$ aptget builddep [pkgs] 自动安装指定及其所依赖的所有包 (当缺少软件包是很适合)卸载包 $ aptget remove [pkgs]$ aptget purger [pkgs] /*同时删除该pkgs的配置文件*/ 更新 $ aptget upgrade 对电脑中已安装所有软件包升级(如果存在新版本)$ a ptget update 更新并整理软件源下所提供的软件包 还有类似的 dpkg debian包管理工具3. jobs 管理终端任务命令$jobs : 打印该终端的所有任务$fg [任务id] : 将该任务转为前台 (我们将失去对该终端控制权)$% [ 任务id ]: 唤醒该任务$bg [ 任务id ] : 将该任务转为后台 (我们仍然有对终端的控制权)$[命令] & :在后台运行该命令(要有空格)ctrlz :刮起当前任务, 可用 %唤醒ctrlc :杀死当前任务4.终端已执行命令的记录操作$history 打印所有终端已执行的命令$!! 重新再执行最后一条命令$![编号] 重新再执行编号的那条命令$![字符串] 重新再执行由字符串开头的最后一条命令ctrl+R 用来查找已执行过的命令ctrl+P 查看上条命令,相对于方向键上5 netstat 查看进程占用端口命令$ netstat tlnp6 route 添加,删除路由 链条$ sudo route add default gw 10.0.19.254 添加 默认路由 $ sudo route add net X.X.X.X netmask 255.255.255.0 gw X.X.X.X 添加一条 路由链条 $ sudo route del XXXX 删除 一条路由链条7. diff 比较两个文件。$ diff <file1> <file2>或者 cmp$ cmp [clsv] [i <字符数目>] [help] [第一个文件] [第二个文件]8. finger 打印 用户信息$ finger [user]9. id 查看用户的UID和GID等信息$ id [user]10. Passwd 设置密码, Ubuntu安装后root是没有默认的密码的, $sudo passwd root
Ubuntu 无法解析内网域名解决方法Linux 下使SMplayer加载双重字幕相关资讯 Linux命令
- 48 字节命令可令 Linux 系统当机! (今 07:55)
- 在Linux笔记本上执行这句命令能致 (02月02日)
- .NET开发必会的Linux命令 (12/20/2015 10:32:03)
| - 运维工程师必会的109个Linux命令 (03月09日)
- 有趣的Linux命令行:随机输出唐诗 (12/28/2015 20:14:23)
- 10 个 Linux 中的 passwd 命令示例 (10/29/2015 10:14:30)
|
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(0)